(本文为界面新闻副总裁黄锫坚在1月12日举行的界面思享会“区块链的中国道路”上的演讲。)
区块链的中国道路,这是我们界面思享会第一期活动的主题。
区块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域?它代表的是华尔街文化,还是硅谷文化,或者说是中关村的玩具,还是金融街的玩具?今天在座的几位嘉宾也有不同的出身,有的可能来自高校的经济学和金融学背景,有的来自公司,在做一些区块链相关的业务。在底下的交流和对话中,我发现不同的文化冲突还是非常大的。今天的演讲也从两种文化着手,我会更多的侧重技术的基本知识,关于区块链的金融和经济学,会有更多的专家来给大家讲。
我的演讲标题是“区块链:技术VS金融”。2013年4月18日,我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写过一篇文章:比特币超越人类的新物种。文章结尾写了一句话:“比特币是无政府主义者对中央银行的一次反抗或者一个绝妙的反讽”。我的专栏栏目叫科技波普,当时只是把比特币作为一个比较好玩的技术热点来分析,当时比特币的价格大概是100~200美元。
这篇文章在今天看来,仍然有一些有意思的说法。比如比特币是一个生物,这个物种一旦诞生以后,人就很难控制了。它是人和机器之间杂交的一种生物,很难被消灭。后来也有人叫它DAO(分布式自动组织)。它的诞生,对传统的金融势力是对抗的关系,它也许是一次颠覆性的力量。它也可能就是一个游戏,一个行为艺术,所以我说是一个绝妙的反讽。
十年:三个新物种
回顾过去10年,有三个关键性的事件,可以看出这个新物种对传统的金融业或巨无霸带来的冲击。
2009年也就是11年前,比特币的第一个创始区块出现,中本聪在创始区块里面写了一句话:财政大臣濒于第二轮银行救助,这句话是当天的《泰晤士报》的头版头条。背景是08年金融危机以后,很多央行正在救助银行。这句话写到创始区块以后是抹不掉的。它不光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实验,也体现了中本聪的野心,或者说他玩了一个彩蛋,写在比特币区块链的这句话是永远抹不掉。它是对央行和传统银行,对于整个世界的一个嘲讽。
第二个事件是2017年9月4号,央行和7部委发布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》。在此之前我也在关注这个领域。当时最热的是以太坊,它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的计算机。世界上有很多计算机了,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一个新的计算机?以太坊是一个构建在区块链上的计算机,可以做很多事情,跑各种程序。很多人做了各种尝试,比如游戏等等,但最热或者说杀手级的应用就是ICO,叫首次代币发行。这个新的游戏可以绕开所有的传统的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,让任何人可以基于以太坊发行代币。所以ICO在2017年掀起了一个热潮。这是以太坊对传统投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带来的威胁。
第三件事大家比较熟悉,就是2019年被热议的Facebook的Libra白皮书。这个计划出来以后,所有的央行都比较紧张。总之,这是过去十年第三次在金融业的门口出现了一个技术的野蛮人。
所以,我把区块链看做是金融和科技两大行业冲突或者交汇的产物。
如何建立区块链的基本知识框架
现在大家看到一些新名词,喜欢用比较简单的中文含义去理解它,但这里面存在很多误区。首先,区块链是什么,英文是Blockchain,要特别精准的定义,应该是类似数据库的东西。
比特币白皮书里面其实没有提到过这个词,它只提到a chain of blocks,一条用区块组成的链。我本人最早接触到它是因为一个网站blockchain.org。在这个网站,你可以查到比特币的每一笔交易。人们在比特币网络上转账后,会看看这笔交易到底有没有被打包,被确认。这大概是2014年的时候。当时我不知道也不太关心blockchain是什么意思。到这两年才发现,这个词成了这个行业的专有名词,大家把它当做一个行业、一个领域了。
再说比特币,一看中文你觉得这显然是一种币呀。但在英文文献里面,我们经常看到人们用network或者system来形容它。当人们说以太坊、比特币、EOS等新的公链时,都会用network来形容这一类东西。英文不会用币,而是说这个网络怎么样?所以从根本定义上来讲,我们所谓的这个币那个币,其实是一个网络。所以,以后碰到某个币,你应该把它想象是一个网络。
该领域用的很多的词还包括虚拟货币、数字货币,但英文文献都不用,而是用Cryptocurrency(加密货币)。在英文理解里,它是一个基于加密算法的体系。这样的确更精确,因为一提到数字货币,我们会想,现在的微信、支付包,难道不是数字货币吗?游戏里的金币,不是虚拟货币吗?而比特币等公链,本质是基于加密算法。所以我觉得,用加密货币(cryptocurrency),其实更精确。
另一个词大家也喜欢用,叫智能合约。实际上,智能合约既不智能,也不能说是一种合同,我觉得应该是一种依条件而触发的程序。
Token这个词也让人头疼,现在一般翻译成代币。在英文,它可以放到很多语境里。比如说餐馆的代金券,比如过去往街头游戏机里投的钢镚,它是金钱的一种象征。在互联网和技术研发领域,Token这个词也用得很多,一般译成令牌,你访问一个网站或APP时,服务器能借token识别出你。
所以我建议,以后碰到区块链的新词,最好还是看看它的英文原意,查一下百科,把它放在一个大的体系里去理解。
区块链知识层级:数学、计算机学、博弈机制、经济学、金融学
刚才说到,比特币、以太访其实都是一个网络,那么,它和现在很多服务和应用基于的互联网有什么区别?简单说来,传统网络是中心化的网络分布,而区块链网络是p2p网络(点对点网络)。
我现在在台上说话,大家都在下面听,这其实就是个中心化的网络。一人说,其他人都在听。如果是一个p2p网络,大家都会站起来,同时有几百人说话,这肯定会造成很多噪音,造成通讯和沟通的困难。而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关键就是解决这个问题:既要用点对点网络,但又能提高效率和达成共识。
很多人解释比特币时用麻将这个比喻。的确两者有非常相似的地方,但区别更要关注,麻将是四个人打,而比特币可以有无数开放式进入的玩家。奖励方面,麻将是筹码,比特币是出块。比特币可以完全成为一个自洽的游戏,就是说,我们可以不跟法币任何关系,每一局的奖励就是比特币,奖励的筹码是这个游戏本身产生的一个计量单位。打法也可以来做一些区别,比如说有广东麻将、四川麻将,在比特币我们做克隆,比如莱特币;做分叉,比如比特现金和BSV。
而比特币和区块链最核心的问题是记账。如果四个人打麻将,记账很简单,大家可以在一起记一下这盘谁胡了,谁给谁多少筹码。而在比特币网络,每个节点都需要记录一个账本。这就产生很多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,如果同时有几万人在打比特币麻将游戏的话,账本怎么记?里面记录哪些东西?会不会有人写错,或者篡改历史?整个区块链行业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。
有人总结,比特币网络至少由四部分机制组成。第一,它是由大量节点构成的、不需要许可就可进入的网络游戏。第二,它是用工作量证明机制。第三它有2100万发行量的上限,每4年出块会减半。第四,它是公开可溯源的很难篡改的账本。我们把第四点提出来,把它叫做区块链。
那么,前面几点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。当然有。比如第一点,其实是存在联盟链的方案。和比特币这种公链不同,联盟链需要许可才能进入。第二个,达成共识可以不用工作量证明机制,在联盟链里面或者其他公链,我们有PoS(权益证明)的方案,会有PBFT或者HoS,以及Libra用的Hotstuff等机制,这都叫共识机制,即多个节点怎么达成共识?第三个我觉得也很重要,就是激励机制。在今年四月以后,比特币的出块又一次减半。那么,在联盟链和其他链上就会产生一个大问题。激励机制是什么?如果链本身没有激励机制,谁愿意往里投入,谁来维护节点?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总之,比特币是一个开放的自洽的系统。自洽是说它有激励,同时也抗攻击。我觉得中本聪的意思是,这个游戏的规则是逻辑自洽的,如果你是经济学里的理性人,只要你在我这个游戏里玩,你就不会去破坏它,因为只要算计一下,你与其篡改或作恶,还不如去挖矿。当然,如果你不是这个游戏的人,你从外面过来,你说我不在乎你这个游戏里的奖励,我就是要破坏你,那还是可以破的。这是博弈机制方面的思考。美团的王兴曾提到一本书,叫《有限和无限的游戏》。借用一下,比特币这个游戏就是停不下来的无限游戏。我们现在可以消灭麻将这个游戏吗?好像也很难,因为它是一个游戏的玩法。
比特币的四个部分是互相牵制和互相促进的。关于第四点,一个难以篡改可以公开查询的账本,其实只是一个结果。或者说,篡改比特币帐本的成本非常高,并非完全不可以。
稍微引申一下,比特币并不是一个什么完美的方案,它会有很多资源消耗和重复浪费。现在的中心化网络,比如说你在淘宝、京东的各种购物记录,其实这些数据是存在大公司的服务器上,不需要存在你的手机里。这种分工也是一种效率。 而比特币和所有公链有一个很大问题,账本要在所有的节点存储,这是多么巨大的一个浪费。
我画的一个图表,从下到上大概是从数学、计算机、博弈机制、经济学到整个应用的各种概念层级。
这个图是理解区块链的一个基础,最底层的是数学,包括算法。如果不了解哈希,就会遇到一些基本困难。包括公钥、私钥、非对称加密,这都是整个区块链的基础。这个表的最右边一栏,是在媒体和网络文章里经常看到的词,但这些词很可能有歧义。比如人们说公链和联盟链,而这两者最重要的区别是进入该网络是不是免许可,你进来挖矿或者成为一个节点,需不需要许可?公链的特点是谁进来我都不怕。联盟链,像Libra这种联盟链,是需要许可才能进入。
如果对每个概念都比较了解,当你看到网路上的一个新词,你大概知道作者在说什么,他错在哪里。
上表分成两块,底部是灰色背景,上部是红色背景。灰色这块基本上处于技术体系,包括数学、计算机、网络的共识,数据库和经济体系。到了红色背景这块,就是外层了,比如说稳定币USDT、比特币的价格,包括溯源、版权追踪这些应用,都是搭建在灰色区域的基础之上的。
有了这个表格,看到很多新闻事件你会有新的理解。比如说量子计算很有可能出现突破,这就触及最底层的加密算法。如果真是突破,那就是非常根本性的变化,可以把整个比特币和很多区块链的根基推翻。比如另一个新闻,人们说比特币价格跌到了极低,比如1000块。但这只是比特币和法币的一个兑换,图表底下整个灰色区域是不受影响的。
所以,一个事件的影响到底是多大,你可以放到整个框架里来理解。
有媒体总结说,区块链的特点包括安全不可篡改。看到这一条,我会把它转成一个技术名词来看它,说的是女巫攻击、拜占庭将军问题吗?或者是说双花、51%的攻击。技术圈子关心的是TPS、吞吐量、延迟和最终性等等。
区块链和传统数据库的优劣比较
很多公司的互联网业务,其实都用数据库来解决问题。在考虑要不要采用区块链解决方案时,关键是把数据库和区块链放在一起来比较,看看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哪。
从传统数据库到封闭的联盟链、开放的联盟链,到公链,这些技术在数据的读写权限、篡改证明、数据的同步、数据的记录权和信任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。
传统数据库有很多限制和问题,比如说读写权限都是内部人控制的。我们个人在BAT巨头的所有数据其实都是很难篡改的,这是因为它的修改权限被限定了,在大公司内部,有一套关于技术权限的管理。用户数据难以篡改,是因为内部的管理规则,内部的约束体系。从技术上来讲,只要有个黑客能够获取最高权限都可以改掉。在联盟链或是公链,修改权限越来越难,权限分布在所有人手里,通过一个共识机制把它锁定。
但是,数据库比所有区块链项目也有优秀的地方,按我的理解,它是非常高效的,而区块链其实是非常低效的,因为所有的节点都要验证、计算,所有的节点都要存储所有数据,这肯定是一种浪费和一种重复建设。
但这方面也有一个比较乐观的观点。正如IBM总裁在1943年认为世界只需要5台主机,而比尔盖茨曾认为个人用户只需640k内存就够了一样,技术正是在不断升级和制造冗余中前进的。现在,每个人手里的手机都超过了当年的大型机的性能。未来也有可能每个人手里都可以跑一个区块链的节点,存储所有的数据。因为硬件和所有技术的性能都在进步,可以满足性能要求。
最后,给大家看一个叫扩容性三难的图。有一个三角形,一个点是安全性,一个是去中心化,一个是Scalability,或者叫扩容性。每一个公链或者每一个区块链项目,都在做取舍,很难既能够做到特别大的规模,同时又能够有很好的安全性,同时还能够去中心化,它总要做取舍。
在这些取舍里边,比特币和以太访选择的是去中心化和安全性,但它在效率,比如吞吐量和TPS方面,做不到太好。有些项目偏向于更多的安全和可扩容性,但在去中心化方面做得不够。
我大概做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名词解释,谢谢大家。
举报/反馈——本文tag标签——麻将游戏
有赢则有输博彩问答,这是必然的定数。如果说因为输牌就影响到自己的心情,那么必然会失误连连。不是有句话叫风水轮流转吗?这局输了博彩问答,下局赢回来,那么你依然是赢家。